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何为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三聚净戒】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喜名庆喜,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1、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2、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

3、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4、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5、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6、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7、**戒者,尽一日**持心如**,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8、第二戒者,尽一日**持心如**,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9、第三戒者,一日**持心如**,无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何为三聚净戒10、第四戒者,一日**持心如**,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1、第五戒者一日**持心如**,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2、第六戒者,一日**持心如**,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3、第七戒者,一日**持心如**,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4、第八戒者,一日**持心如**,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问题一: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指的是什么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2、问题二: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三聚净戒,佛教术语,或说三聚戒、菩萨毗奈耶,是总摄大乘菩萨戒的三种分类内涵,即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3、一切佛门中的修学菩萨道行者皆应**的奉行持守,尽未来际。因为戒的精神及戒相乃是为令众生无漏清净,所以称为净戒。

4、度摄品〉:“菩萨有三聚戒。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初戒以禁防为体。后二戒以勤勇为体。诸菩萨一切时恒守护故。离戒及善趣者。谓不著得戒及不

5、求爱果故。”(CBETA, T31, no. 1604, p. 630, c13-16)

6、问题三: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三聚净戒【三聚净戒】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喜名庆喜,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7、问题四: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

8、问题五:三聚净戒的三聚净戒简介菩萨戒本没有特殊的戒相,《法华经・安乐行品》所举的不亲近国王、王子、外道、梵志、凶戏、相扑等十项“不亲近处”,可说是大乘菩萨的*初戒相,但尚没有菩萨戒的名称。《涅盘经・师子吼品》开始把戒律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它说: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名为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的名为声闻戒。这只是从志愿和行果的浅深而区别声闻戒和菩萨戒而已。又《涅盘经・圣行品》列举“息世讥嫌戒”如不作**轻称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燃明而卧。常食一食未曾再食,不食肉不饮酒。进止常与三衣钵具,其止息床不置二枕。不故往观视军阵,不谄谀邪命自活等达四十四项。关于出家菩萨的制戒比之于《法华经》所说的“不亲近处”是更详细了。这些戒相虽有“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等**他人的重罪,但大概是轻罪的多,所以名为“息世讥嫌戒”(《涅盘经・圣行品》)。汉译佛经中*初提到三聚净戒的类别并说明其内容的是姚秦竺佛念译的《璎珞经》(具称为《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璎珞经・大众受学品》第七说,一切戒的根本是三受门,即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璎珞经》把摄律仪戒置于三聚的*后,这和《菩萨戒羯磨文》的三聚次第恰恰相反。一般小乘的经律都以二百五十戒或五百戒作为律仪戒,但《璎珞经》并不采取小乘的律仪,而以十波罗夷为大乘的律仪,这是它的特色(《璎珞经・大众受学品》)。其次说三聚净戒的是北凉昙无谶译的《地持经》(具称为《菩萨地持经》,十卷)这是《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的异译,是瑜伽系统的戒法*初传译的作品。《地持经》很具体地说,一切戒有三种: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律仪戒是七众所受的戒,七众就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摄善法戒是菩萨所受的律仪戒,即上修菩提的一切身口意的善法。摄众生戒,略说有十一种。即为众生作饶益事、看病、说法、报恩、救护、劝慰、施与等(《地持经》卷四)。《瑜伽师地论》所说的瑜伽戒品和《地持经》大致相同。又被认为《地持经》异译的《善戒经》(具�AE为《善菩萨戒经》,刘宋求那跋摩译,十卷)也提到了三聚的戒法。《善戒经》说,在家出家所受持的戒名为一切戒。一切戒有三种:一者戒,二者受善法戒,三者为利众生故行戒。**的戒是七众所受的戒即摄律仪戒。一切戒即三聚净戒的异名(《善戒经》卷四)。《璎珞经》、《地持经》之外,汉译《摄大乘论》的三种译本关于“三聚净戒”的名称也有个别的不同。北魏佛陀扇多的译本称为“止戒、摄善法戒、作众生益戒”。梁真谛的译本称为“摄正护戒、摄善法戒、摄众生利益戒”。唐玄奘的译本则称为“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罗什所译的《梵网经》和《璎珞经》、《地持经》并称为大乘戒的三大圣典。它对后世的影响*大。《梵网经》虽没有明确提到三聚,但它说的十重四十八条轻禁的戒法是仿小乘比丘戒条的形式而制定的。这些“十重四十八轻戒”是大乘菩萨戒*具体的戒相。

9、问题六:百度西游3日常问答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梵网戒本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于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戒福慧圆满。

10、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11、问题七:佛教三聚净戒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三聚净戒就是:一,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二,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三,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菩萨戒的内容,就是三聚净戒。虽然只有三句,但是却包括了自度度人以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

1、“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是佛教的一种戒律,分别为:

2、摄律仪戒:指遵守各种戒律和规矩,不犯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等。

3、摄善法戒:指修行各种善法,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以增长自己的福慧功德。

4、摄众生戒:指以慈悲心去利益众生,如行善事、说法、度化众生等,以增长自己的福德智慧。

关于三聚净戒是指什么,何为三聚净戒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三聚净戒是指 三昧耶戒真言

    1.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2.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3.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三聚净戒的精神比之于小乘戒是积*的

  • 三职业的传奇手游 三端互通的传奇

    1、传奇中一共有三大职业,分别是战士、法师和道士,这三大职业各有优点和缺点,不管玩家选择哪个职业,要想将职业玩的出色,那么自身必须要有良好的操作技巧。 2、战士拥有高血量,而且在前期非常的耐打,单*抗怪刷怪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会挂掉。身为一个近战职业拥有的技能也全是近身的攻击,不过好在还是有小范围的AOE可以让战士的刷怪速度不至于太慢。而且战士在抢夺战利品的时候非常有优势。 3

  • 三羽乌 三羽鸦

    川上操六(1848.12.6-1899.5.11),子爵。萨摩藩藩士出身。鹿儿岛县人,陆军大将。**于藩校造士馆。早年参加鸟羽、伏见之战。甲午战争时期的日军参谋次长,对华谍报的总负责人。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 历任藩兵分队长、近卫营长、少校、步兵团团长、仙台镇台参谋长、大校、参谋本部次长、少将、近卫第二步兵旅旅长、参谋次长兼道会议议长、中将、参谋本部次长、大本营兵站总监

  • 三维弹球游戏 三维弹球凸块有什么用

    击中任意目标(包括发现目标&丢弃目标)15次。 升级旗帜,超空间发射(要在60秒内完成发射,否则使命重新开始)。 升级攻击缓冲器,击中攻击缓冲器8次。 **入**旋涡式星体,再进入红色旋涡式星体,*后进入绿色旋涡式星体。 添加右边危险材料库,超空间发射。 添加左边危险燃料库,进入旋涡式星体(有奖励重玩的机会)。 升级发射缓冲器,进入黑洞(要尽快完成)。 滚动旗帜75次,击中太空扭曲目标。

  • 三维弹球怎么玩 三维弹球电脑版下载

    1.打开三维弹球游戏,按 F8进入玩家键盘设置,设置好了按键之后,按 F2开始游戏。首先要求玩家发球,按住空格键一段时间再放开来发球。按住的时间越长,发球力度越大; 2.发球过后,你就要开始控制你的球了。当球落到左边的挡板上时,立即按下弹起左挡板的按键将其弹起,以防止其坠落。右挡板同理;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个闪烁的箭头,指向桌面左侧**的三个点。那个叫做使命目标。每个等级都有四个使命

  • 三色龙 三色龙吃珊瑚吗

    5.五花龙睛:身体有蓝色,白色,红色,黑色等多种颜色的龙睛。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5.1.普通五花:麒麟色等五色俱全的或者只缺一两种的 5.2.1.红色缺失,只有白色,(蓝色背部),以及碎墨点(区别于黑白),同铃木锦花色; 5.2.2.黑色缺失,只有白色,以及碎红点(区别于红白),类似樱花,但是没有亮鳞的强制要求; 6.红黑白三色龙睛:身体上有红黑白三种体色的龙睛 7.紫兰花龙睛:身体是白

  • 三英雄传说 英雄传说按什么顺序玩

    1、《传奇》的三英雄传说,可以说由来已久,早在传奇的**次开服,就着重叙述了三英雄的来历和传说,并且随着版本的更新,三英雄的故事也逐渐越来越丰富(不过也有越更新反而越有冲突的地方)。我找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 2、**个版本: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山也没有庙,只有一个神龙帝国和另一面跨过雪山沙漠的一个偏僻小镇,叫比奇。因为神龙的堕落和赤月恶魔的崛起,比奇发生了各种奇闻怪事

  • 三虎一羊什么成语 三虎中间一只羊

    1、三只**中间夹着一只羊的成语是饿虎攒羊,因为**会吃羊。 2、注音:ㄜˋㄏㄨˇㄘㄨㄢˊ一ㄤˊ。 3、解释:攒:赶。饥饿的**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4、出处: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5、用法:作定语、宾语;形容迅速凶猛贪婪。 6、注音:ㄜˋㄏㄨˇㄊㄨㄣ一ㄤˊ。 7、解释

  • 三虎一羊打一成语 三只虎一只羊在第3位

    三个**一只羊打一个成语是羊入虎口,意思是比喻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必死无疑,出自明罗贯中《粉妆楼》第七回。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 三虎一羊看图猜成语 三虎二羊成语大全四个字

    1、羊入虎群——汉语成语。意思是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端危险。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2、有些答案是“羊入虎口”,我认为不太准确,理由是:“三只**”可称为“虎群”(“三”是约数,表示多),如果是“羊入虎口”,“一只**叼着羊”就可以了,为什么是三只**呢?因此,正确答案是“羊入虎群”,而不是“羊入虎口”。 1、猜成语游戏是很热门的休闲游戏